一、腹腔内高压的病理生理(论文文献综述)
单毅,刘玉杰,陈瑞丰,胡媛琴[1](2021)在《持续腹腔内高压下腹腔筋膜室综合征家兔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并评价持续膀胱内压监测建立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下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家兔模型。方法取新西兰家兔24只,通过模拟实验家兔腹腔内注入氮气,形成腹腔内高压建立ACS家兔模型,按照腹腔内压力的不同分为ACS1组(IAP=15 mmHg)和ACS2组(IAP=20 mmHg),假手术家兔为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3组的动脉收缩压、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pH值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并同时监测3组的肝肾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和尿素氮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小肠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结果监测家兔腹腔内压分别为15 mmHg或20 mmHg均可达到ACS腹腔内压诊断标准。ACS1组和ACS2组血气分析与肝肾功能等病理生理的指标变化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兔持续腹腔内高压下血压降低(P<0.05),中心静脉收缩压上升(P<0.05),小肠的炎症因子IL-6、TNF-α及IL-1β增高(P<0.05),长时给予腹腔内高压后血K+升高(P<0.05),血pH值、血Ca2+降低(P<0.05);ACS1组和ACS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家兔腹腔内注入氮气滴定腹腔内压,将腹腔内压控制在15~20 mmHg,可产生符合ACS的病理生理变化,制成稳定的ACS模型。
姜志钊,刘玉琪,任建安[2](2020)在《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在腹腔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脓毒性休克经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后,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内,可导致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延长,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是脓毒性休克晚期阶段重要的液体管理措施,指通过限制液体输入、使用利尿剂和肾脏替代治疗等方法去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实现液体负平衡,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围绕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的提出、实施时机和终点、实施手段、与腹腔感染源控制的关系及其对器官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等方面,就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在腹腔脓毒性休克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腹腔脓毒性休克晚期阶段的治疗提供指导,并探索新的治疗方向。
刘媛媛[3](2020)在《NLR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胰腺炎症性疾病,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早期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并发症的评估价值,并确定NLR预测AP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组、中度重症组及重症组三组,分别比较年龄、性别、病因、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入院48小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在三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有无全身并发症,将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NLR、NLR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NLR、NLR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的有效性。结果:(1)根据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分组,患者年龄(P=0.463)、性别(P=0.067)、病因(P=0.115)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R水平重症组>中度重症组>轻症组[15.13(7.86)vs 10.07(7.98)vs 5.43(4.33),P<0.001]。重症组及中度重症组急性胰腺炎患者NLR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重症组<中度重症组<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根据有无全身并发症分组,有全身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患者NLR、NLR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全身并发症的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无全身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NLR、NLR48h、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有效性,结果示NL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6。当NLR截断值为7.81时,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79.8%。NLR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36、0.781。(4)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上述炎性指标预测急性胰腺炎全身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结果示入院时NLR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3。当NLR截断值为10.56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6.2%。NLR48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674、0.717。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可以有效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本研究的数据,NLR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和全身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81和10.56。
兰鹏[4](2020)在《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从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整体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营养状态改善及内环境改善情况、脓毒症病情改善程度及预后等多角度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其胃肠功能障碍问题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理。力求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开拓思路,并进一步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依据本研究所设立之相应纳、排标准,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计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录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脓毒症ICU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汤剂鼻饲治疗,观察周期共记14天,其中治疗周期为7天,治疗结束继观周期7天,详细记录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后出组。正式入组前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病例来源等基本情况;入组14天内详细记录每天两组患者胃肠道启动情况、胃肠功能评分及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等胃肠道具体数据;并于治疗开始第1天、治疗72h后及治疗结束后1天监测患者的血、尿及便常规、肝功、肾功、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理化指标数据。数据收集完毕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整体分析,将检验水准定义为0.05,即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例来源及住院周期等)、整体胃肠道状态(胃肠功能评分、临床症状)、营养及内环境等理化指标,以及基本病情情况(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RP、PCT、血象及肝、肾功等)等基线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因而两组患者数据具有可比性。2胃肠功能改善情况2.1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经过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并于治疗结束后第1、第3及第5天继续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发现三次数据对比治疗组患者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2胃肠道症状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弱及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发现,治疗72h、治疗结束后第1及第3天数据对比显示治疗组腹泻症状发生率的下降比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腹胀及肠鸣音减弱症状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3营养状态及内环境2.3.1营养状态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蛋白指标、白蛋白指标及前白蛋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同期对照组三项指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治疗组患者营养状态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3.2内环境状态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p H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血钾、血钠及血氯等其他内环境理化指标改善程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炎症及预后指标(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体温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体温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白细胞结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经过治疗,治疗组患乳酸结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4)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RP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CRP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5)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PCT结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经过治疗,两组患者APACHEⅡ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APACHEⅡ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7)经过治疗,两组患者SOFA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SOFA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8)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PIS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CPIS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参苓白术散联合ICU常规治疗及单纯ICU常规治疗均能改善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整体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降低其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但参苓白术散组对腹泻症状及整体胃肠功能状态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且更为持久。2参苓白术散联合ICU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恢复。3参苓白术散联合ICU常规治疗及单纯ICU常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体温、血象、乳酸、CRP、PCT、APACHEⅡ得分、SOFA得分及CPIS得分等炎症及预后指标,但参苓白术散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患者预后更佳。
孙淑红[5](2020)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及胃肠功能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肝衰竭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临床上,ACLF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肾功能损伤等,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会随着肝病严重程度的进展而加重,最终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gastrointestinal failure,GIF)。而ACLF合并GIF起病隐匿,在早期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临床上往往容易漏诊。随着病情的迁延,ACLF与GIF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阐述一例ACLF合并HE、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肾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RF)及GIF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以期提升对AC LF合并GIF的认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1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二科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在短时间大量饮酒后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及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酒精致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及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既往慢性HBV感染病史,入院3天前出现发热伴呕吐,2天前出现面黄、少尿,1天前出现神志不清,经血液净化、碱化尿液、对症支持、保肝、止血等综合治疗,患者肝脏功能改善,肌红蛋白消失,但胃肠道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院外死亡。结论: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基础上,胃肠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胃肠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迅速,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识别和诊断,并积极治疗胃肠功能衰竭对ACLF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杨静,司君利[6](2019)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弥漫性的脑功能障碍状态,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意识的急性改变,又称脓毒症性脑病(septic encephalopathy,SE),最早于1827年由Bright提出,表明早期脓毒症患者的急性认知改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003年Young等将这种脑功能障碍称为脓
李晓宇[7](2019)在《腹腔内高压患者的通气》文中指出腹腔内高血压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在麻醉中也偶有意外事件发生。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一些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对患者的最佳通气管理。重要的第一步是测量腹腔内压力,合理降低腹腔容量压力可以显着减少气道压力。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氧合和血液动态反应。在肺部保护性通气的过程中,保持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合理提高压力是可以接受的。过程中监测呼吸功能、通气环境和重症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易伟,陈帆,朱宏亮,杨志刚,谢先强[8](2019)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在腹腔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腹腔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1例腹腔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应用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14例采用传统引流方法及直接关闭腹腔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分析2组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中14例患者腹腔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术后分别出现肠瘘、肠间隙脓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常规治疗组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2例死亡。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在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17.6%vs 57.1%)、体温[(37.6±0.5)℃vs (38.1±0.5)℃]、心率[(88.7±10.7)次/min vs (99.3±13.4)次/min)]、腹内压[(17.2±4.0)mmHg vs (25.1±4.0)mmHg]、APACHEⅡ评分[(15.6±4.9)分vs(19.8±5.2)分)]、ICU住院时间[(7.6±2.2)d vs (11.0±1.9)d)]、总住院时间[(23.9±10.3)d vs (36.7±15.8)d)]等方面均显着降低(P<0.05)。结论 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着,引流效果好,可显着降低腹内压及腹部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吉丹[9](2019)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监测胃肠功能指标、胃肠功能相关评分及炎症指标等,初步探索健脾消胀方脐部贴敷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消胀方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完善基本信息、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等,记录入组时及疗后第7日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D-Lactate,D-LAC)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围、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肠鸣音。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础资料对两组入选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是否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疾病、感染灶、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AP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健脾消胀方对各项指标的干预情况2.1腹围、肠鸣音、IAP干预后两组间腹围、肠鸣音、I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腹围、肠鸣音、IAP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腹围缩小、IAP降低、肠鸣音活跃。2.2 IFABP、D-LAC干预后两组间I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前后血清IFABP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间D-L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D-LA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干预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2.4综合疗效干预后治疗组有效患者32例,无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患者22例,无效患者18例,总有效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中医症候积分与疗效评价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2.5%;治疗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预后两组患者MODS发生率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ICU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患者腹胀腹痛、神疲乏力、大便秘结等气虚腑实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一定程度降低了血清IFABP、D-LAC水平,胃肠屏障功能和缺血缺氧状态得到了改善,增强了胃肠动力。且脐部贴敷在临床的可操作性强、适应症广泛。
张军昌,许彪,匡志丹,牟劲松[10](2019)在《在膀胱压监测下腹水引流治疗25例肝硬化合并腹腔内高压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膀胱压监测下腹水引流治疗腹腔内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25例肝硬化合并腹腔内高压患者。在膀胱压监测下腹水引流缓解腹腔压力,观察腹腔减压过程中膀胱压与腹水引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入院时和放腹水24 h后患者乳酸、APACHEII评分、膀胱压及心脏射血分数变化。结果 25例患者均存在腹腔内高压,其中等级Ⅰ有9例,等级Ⅱ有7例,等级Ⅲ有6例,等级Ⅳ有3例。全组患者在引流腹水1 000~2 000 mL时膀胱压下降明显,其后膀胱压曲线逐渐变缓。全组膀胱压平均23.1 cmH2O,当腹水引流平均3 350 mL时膀胱压降至8 cmH2O,24 h后膀胱压平均10.9 cmH2O。全组患者乳酸、APACHE II评分、膀胱压及心脏射血分数均较腹腔减压前明显改善。结论通过膀胱压监测引流腹水,降低腹腔内压力能有效改善组织灌注、心脏射血功能,能防止病情逐渐恶化。
二、腹腔内高压的病理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内高压的病理生理(论文提纲范文)
(1)持续腹腔内高压下腹腔筋膜室综合征家兔模型的构建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和仪器 |
1.3 改良的持续腹腔内高压的ACS家兔模型的构建 |
1.4 观察指标 |
1.4.1 血流动力学指标: |
1.4.2 电解质及血液酸碱度: |
1.4.3 呼吸、肝肾功能及机体氧化还原能力: |
1.4.4 肠IL-6、TNF-α及IL-1β: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持续IAP对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
2.2 持续IAP后不同时间对电解质及血液酸碱度的影响 |
2.3 持续IAP后不同时间对家兔机体氧化和呼吸、肝肾功能的影响 |
2.4 持续IAP对家兔肠IL-6、TNF-α及IL-1β的影响 |
3 讨论 |
(3)NLR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收录标准 |
1.3 研究相关评分、分类标准及并发症的定义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
2 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下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炎性指标的比较 |
3 有无全身并发症分组下炎性指标的比较 |
4 炎性指标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
5 炎性指标对急性胰腺炎全身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2.6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
2.7 样本量估算 |
2.8 分组方法 |
2.9 治疗方案 |
2.10 观察指标 |
2.11 统计学方法 |
2.12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胃肠功能 |
2.1 胃肠功能评分 |
2.2 胃肠道症状 |
2.3 营养状态及内环境 |
3 炎症及预后指标 |
4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1.1 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
1.2 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病理机制 |
2 祖国医学对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于肺与脾胃关系的认识 |
2.2 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病机特点 |
3 祖国医学在治疗肺部疾病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时的处方用药特点 |
3.1 治则尤宜理气通腑,益气为先 |
3.2 组方注重顾护胃气 |
3.3 肺脾同病当培土生金 |
4 参苓白术散方义及作用机制分析 |
4.1 参苓白术散方义 |
4.2 参苓白术散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 |
5 疗效分析 |
5.1 基线比较 |
5.2 胃肠功能改善情况 |
5.3 炎症及预后改善情况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危重病人APACHEⅡ评分表 |
附录二 SOFA评分表 |
综述一 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及胃肠功能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病例分析 |
1. 病例分析 |
2.诊疗经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衰竭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 |
2.1 脑微循环的改变及血脑屏障破坏 |
2.2 神经递质改变及信号传递异常 |
2.3 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2.4 其他发病机制进展 |
3 临床表现 |
4 诊断 |
5 治疗与预后 |
6 结语 |
(7)腹腔内高压患者的通气(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腹腔内高压 |
1.2 呼吸衰竭和腹部高血压 |
2 腹腔内高压对机体的影响众多 |
2.1 腹腔内高压对肺细胞病理生理影响 |
2.2 腹腔内高压对淋巴的影响 |
2.3 氧合与通气 |
2.4 腹部压力测量 |
2.5 食管压力测量 |
3 腹腔内高压患者的肺保护通气呼吸机设置 |
3.1 气道压力 |
3.2 驱动压力 |
3.3 呼气末正压通气 |
3.4 腹腔内高压通气与辅助呼吸 |
3.5 腹腔高压和呼气末正压通气的个体心血管效应 |
4 结论 |
(8)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在腹腔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腹腔双套管的制作及暂时性腹腔关闭材料的使用 |
1.2.2 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的使用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预后的比较 |
2.2 临床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9)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1.8 不良事件监测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资料收集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测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
3.2 胃肠功能 |
3.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 |
3.4 预后的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4 分析与讨论 |
4.1 疗效分析 |
4.2 健脾消胀方组方分析 |
4.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
4.4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治疗进展 |
4.5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 |
4.6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4.7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文献综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监测指标与评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3 --APACHE II评分表 |
附录4 --SOFA评分表 |
附录5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10)在膀胱压监测下腹水引流治疗25例肝硬化合并腹腔内高压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腹腔穿刺引流 |
三、膀胱压的监测 |
四、观察指标 |
结 果 |
一、膀胱测压及腹水引流情况 |
二、放腹水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变化 |
讨 论 |
四、腹腔内高压的病理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持续腹腔内高压下腹腔筋膜室综合征家兔模型的构建及评价[J]. 单毅,刘玉杰,陈瑞丰,胡媛琴.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21(05)
- [2]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在腹腔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J]. 姜志钊,刘玉琪,任建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11)
- [3]NLR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全身并发症的评估价值[D]. 刘媛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4]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兰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及胃肠功能衰竭一例并文献复习[D]. 孙淑红.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 杨静,司君利. 临床急诊杂志, 2019(10)
- [7]腹腔内高压患者的通气[J]. 李晓宇.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70)
- [8]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在腹腔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J]. 易伟,陈帆,朱宏亮,杨志刚,谢先强. 东南国防医药, 2019(04)
- [9]健脾消胀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研究[D]. 张吉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在膀胱压监测下腹水引流治疗25例肝硬化合并腹腔内高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 张军昌,许彪,匡志丹,牟劲松. 肝脏,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