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本习题潜力,增强发散探究能力

挖掘课本习题潜力,增强发散探究能力

一、挖掘课本习题潜能 强化发散探究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1](2020)在《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多元表征是指运用情境、实物教具、图形图表、言语、符号、动作操作等本质不同的描绘性和叙述性表征描述学习对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准确深入理解。从多元表征的视角实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深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对小学概念教学中的多元表征理解还比较片面,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优化多元表征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概念教学的水平和深度,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对小学数学教师基于多元表征的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以“倍的认识”概念课为例进行了课例的设计和实施,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首先是对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分析,既包括对理论依据的分析,也包括对多元表征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其次是对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从教师的认知情况、应用现状、阻力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并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再次是对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课例设计和实施,在对基于多元表征的概念教学设计原则思考的基础上,以“倍的认识”概念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促进学生对“倍”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多元化应用。最后对优化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林玉兰[2](2020)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文中指出为应对时代发展所促使的人才需求转变,世界各国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作出了相应的变革,我国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但当前我国教育的表现乏力,学生承受着应试教育以及分科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体现在数学教育方面,学生学习的是脱离情境的抽象数学概念、性质及技能,训练的是解题的方法与技巧,难以实现迁移应用以及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当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创新创造能力的STEAM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潮流,应用STEAM教育理念于数学课程的研发,有助于推进落实数学课程的深化改革创新,弥补当前数学教育所带来的缺陷。基于此,研究对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数学教育的融合进行思考,应用STEAM教育理念于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并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研究的开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理论思辨与经验相总结的方法,首先,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梳理,对STEAM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包括STEAM教育的引介、以及其在实施研究、应用研究、课程研究与学科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其次,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思辨,选取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的可借鉴路径,涉及STEAM课程设计模式、STEAM课程内容设计流程以及STEAM教育评价等研究内容。然后,基于现代课程设计理论,立足于课程设计的微观层面,对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进行明确,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实施的设计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四个方面,以“统计与概率”为例,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思考与展开。最后,结合实践经验,围绕课程设计内容的四个方面,提出四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策略,即目标设计策略、内容设计策略、教学设计策略以及评价设计策略。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实验研究与课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为检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的教学可行性,设计具体的课题“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行教学实验。其次,及时收集并记录自身在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纰漏,形成自我反思材料。然后,通过调查法、访谈法收集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反馈意见,结合自我反思材料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实践经验结论,即应用STEAM教育理念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尝试是可行的,但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实施探索。最后,综合应用理论思辨与经验相总结形成的设计策略,开展课例研究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与常规教学的对比分析以及学生反馈、自我反思与专家点评的方式,对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继续进行优化思考。通过研究发现,STEAM教育与数学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造力。但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开发中,面临着整合学科知识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指导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中问题或项目的难易程度等众多因素的制约,这是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随着STEAM教育理念正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地获知与研究,相信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亦将更为广泛与深入。

蔡佳丽[3](2020)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H市为例》文中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习题又是教材中必不可缺的部分。通过对数学教材习题的系统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课改理念贯彻实施的效果,也可以分析教材习题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调查教材习题的使用情况,可以让师生认识到自己使用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整合利用教材习题。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来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的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对教材习题进行内容分析,了解教材习题数量、类型、功能以及难度等具体情况;利用问卷法、访谈法来调查H市师生对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的认可程度及使用情况;利用课堂观察法实地考察一线师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材习题的利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习题的设计特点:教材习题各章节数量分布不匀;传统型习题仍占主导地位,但类型丰富多样;开放性受到重视,但比重仍旧不够高;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习题实际背景水平不足;总体功能性强,但难度较低。2、师生总体对教材习题各方面的认可情况:多数师生对教材习题的功能性、类型的丰富性、与教材内容联系的紧密性等方面认可度较高,认为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在教材习题的数量、难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等方面,师生的认可度较低。3、师生对教材习题的使用情况:实际教学中,教材习题的使用率较低。大多也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使用,很少直接翻书使用。并且师生使用教材习题的模式单一,这会忽视教材习题的部分价值。研究建议:给教材编写者的建议:必须明确教材习题的定位,丰富教材习题的类型,注重教材习题与实际生活及教学的联系。给教师的建议:积极主动地使用教材习题;充分发挥教材习题的优势,用自身经验弥补教材习题的缺点;注重操作型、实践型、开放型的习题;给学生及时的反馈与引导。给学生的建议:提高使用教材习题的主动性,开发教材习题的运用方式,充分发挥教材习题的功能。

谯可[4](2020)在《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列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知识碎片化、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结构与体系把握不到位、课程结构较为松散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校正.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无论学习任何学科,既要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也要掌握其基本态度或方法.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笔者确定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本文主要的理论基础.将结构思想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观点由来已久,数学教育家、一线教育工作者们都在研究如何使得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解决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本文针对结构教学的相关理论展开探讨,即结合结构教学、数学结构教学、最近发展区、有意义学习、整体性学习等知识教学理论以及变式教学、脚手架理论等解题理论研究数学教学的要素,寻找理论之间对接弥补的生长点,尝试杂揉于结构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并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列,从教学设计与解题分析两个层面研究了结构思想如何充分地融入具体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结构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基于结构思想自主学习的效率.通过文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学教学的五条重要策略,即(1)抓主线,聚核心(2)悟本质,重过程(3)学思想,用方法(4)重应用,抓变式(5)建联系,组结构,并且在这五条重要数学教学策略的指引下,结合数列这一具体教学案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具体分析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抓住了学习等比数列的生长点,类比等差数列的学习思路设计了等比数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结构主义应用于实际教学案例的理解.

张一璠[5](2020)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问题设置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打破了之前“以教师为主体”和“以知识为主体”的旧理念,逐渐转变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念。教材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科书的不断改革使得其越来越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教科书中的各个栏目也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日益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教科书中的问题设置是历史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历史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对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及时掌握学生反馈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集中分析2016年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史部分(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设置,笔者以问题设置与课文内容的联系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为划分依据,对统编教材中“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三个栏目中所有的题目进行深入探究其设置意图及运用策略,并与人教版初中中国古代史中的问题设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概括出统编教材问题设置完整性、多样性、可实践性等特点。为了研究调查出这些问题设置的使用情况,笔者通过教师、学生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得出一些一线教师和学生已认识到教科书中这些问题设置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自身实习经验,为教科书中问题设置的应用和落实提供一个具体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在这一系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教科书编写者及教师的教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之后的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任会娟[6](2019)在《“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实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中学教学实践中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新授课上,而对习题讲评课的研究比较少。事实上,习题讲评课在教学实践中所占比重很大,对学生和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习题讲评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栾川一高)政治习题课讲评的现状,围绕“二五二模式”在该校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改进教师组织习题讲评课的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习题讲评课的兴趣,构建高质高效的习题讲评课。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二五二模式”实施前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的现状。在“二五二模式”实施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该校的政治习题讲评课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对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没有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一般;部分教师进行习题讲评时,及时性、针对性、发散性等原则贯彻不够,同时也存在一言堂满堂灌、对学生鼓励性评价较少等问题;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部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发散性思维、敢于质疑、有效纠错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部分,在分析该校政治习题讲评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二五二模式”是破解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困境的有效路径。本部分首先介绍“二五二模式”的基本内容,即“课前二备”:备教案、备学生;“课堂五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习、应用学习、总结学习;“课后二反馈”:学情反馈、教情反馈,接着从实施原则、实施流程、实施案例三方面阐述该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实施效果。在“二五二模式”实施两年后,通过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分析该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应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二五二模式”的应用使学生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这一模式在应用中还存在部分教师的引导掌控能力不高、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有待转变、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有待去除、学校新课改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该模式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应用的策略。研究表明,“二五二模式”在该校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杨小煊[7](2019)在《基于“三教”理念下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2017)》),提出学生发展六条数学核心素养。这六条高度概括了教育要培养怎样的新时代人才。其中数学建模素养是现代社会人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所必需的一种重要数学素养。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更是成为了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针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凯里市W高中的40位教师和高一年级2110班和2113班的119名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教学的基本状况、教师对“数学建模”培育的一些看法和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现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整体上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也普遍认为必修1第二章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教学中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以传统的学习成绩评价为主;工作后老师缺少参加专业的数学建模培训和学习的经历,教师对数学建模系统的认知不多。在学生方面,学生观念比较传统,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对数学建模系统的了解;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普遍在1-2水平,建模能力较低。本研究根据《标准(2017)》对数学建模素养的要求,基于“三教”教育理念和调查结果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旨在促进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培育。为本地区高中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研制“三教”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与实施措施。然后对高一年级2110班(实验班)和2113班(对照班)进行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实验研究。为了探索“三教”教育理念对培育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有效性,编制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前后测试卷。通过前测试卷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无明显差异,普遍集中在1-2水平。通过后测试卷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都有所提升,普遍集中在2-3水平。且实验班的提升程度较对照班有显着差异。说明“三教”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具有促进作用,这为一线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指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鹏,李亚非,周振华[8](2019)在《“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针对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更新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尝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水平,授课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张诚[9](2019)在《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聊城市外国语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急需改变传统的集中思维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着多个方向进行发散。本文旨在通过对发散思维的理论研究,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发散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发散思维的定义、特征及其理论基础;(2)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聊城市外国语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3)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模式;(4)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小学数学《正比例》和《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参考。通过研究表明:(1)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发散思维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发散思维的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陈佳阳[10](2018)在《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化学学科素养,满足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需求。新的高考改革即将蔓延开来,要求教师在高中的前两年就将化学知识点全部授课完成,并期待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因此教师要改变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学生也要改变以往陈旧的学习方式,要更加注重策略与效率。高中化学学科特点本就是知识点零散、繁冗,头脑中难以形成记忆网络。尤其《化学1》基础模块、元素化合物(即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2》的元素周期律以及《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学生普遍反应易学难记更难考。自上世纪90年代,思维导图概念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并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或脑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以某一概念为核心主干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简单有效又能够完整地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思考、发散思维,同时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强化重难点,增强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巩固基础、应用基础、升华能力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真实有效地拓展其为各模块乃至各科的学习方法,学生将终身受益。本研究论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用到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利用思维导图简单有效、图文并重、便于记忆和总结的特点,融合建构主义、认知迁移理论、最近发展区以及一些化学学习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描述了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了初步分析。第四部分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授课中的具体应用,从教师的角度开发思维导图的价值。第五部分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分析,将其应用于高三有机化学的复习和高一基础内容的教学中,验证策略实施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设计了适合自己记忆规律的思维导图,取得了较为显着的学习效果。第六部分是结论,经过多次数据分析、访谈以及课堂观察,阐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与学中的重要价值。研究的结果表明: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学习中,将知识点进行罗列、分类、成体系,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知识迁移并应用于实际,并意外地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同时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了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水平,加快了课堂笔记的记录速度,根据重难点会听会记,并能够在课上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学生自主预习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大大地优化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效果。

二、挖掘课本习题潜能 强化发散探究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挖掘课本习题潜能 强化发散探究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小学数学概念含深度,本质内涵挖掘需引导
        2.多元表征教学新视角,概念教学生根之策略
        3.多元表征理解片面化,概念教学应用浅显化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多元表征的相关研究
        2.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问题、思路和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二、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概念界定
        1.表征
        2.多元表征
        3.概念
        4.数学概念
    (二)基于多元表征的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依据
        1.多元表征的教学观:来自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2.概念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元化:来自双重编码理论的启发
        3.学生概念习得的具身体验性:来自具身认知理论的思考
        4.优化概念学习中的认知负荷:来自认知负荷理论的启迪
    (三)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多元呈现
        2.小学生的多元认知发展特点
        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价值诉求
三、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结果分析
        1.认知现状及分析
        2.应用现状及分析
        3.阻力调查及分析
四、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课例设计与实施
    (一)数学概念多元表征的认知机制思考
    (二)基于多元表征的概念教学设计原则思考
        1.信息组合原则
        2.时空临近原则
        3.统一性原则
        4.多重感官通道原则
        5.深度发展原则
    (三)基于多元表征的“倍的认识”概念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内容分析
        2.“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四)“倍的认识”教学实验
        1.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2.实验相关材料
        3.实验对象
        4.教学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教学实录观察结果与分析
        2.后测结果与分析
        3.实验班学生访谈和分析
五、讨论和建议
    (一)研究总结
    (二)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建议
        1.表征认知科学化,落实概念教学运用
        2.表征主体均衡化,实现学生主动建构
        3.表征内容本质化,扎根概念本质生成
        4.表征方式多样化,奠基数学概念学习
        5.表征顺序交叉化,创新概念教学过程
        6.表征系统重转化,助力概念深度理解
        7.多元表征整合化,完成概念全面理解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研究的概述及思考
    (一)STEAM教育的引介概述
        1.STEAM教育的概念界定
        2.STEAM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STEAM教育的内涵、框架与核心思想
    (二)STEAM教育的相关研究概述
        1.STEAM教育的实施研究
        2.STEAM教育的应用研究
        3.STEAM教育的课程研究
        4.STEAM教育与学科教育
    (三)启示与思考
第三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理论基础
        1.课程设计的概念
        2.课程设计的模式
        3.课程设计的方法
        4.STEAM课程的设计模式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
        1.课程性质
        2.课程理念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目标的确定
        2.课程内容的选取
        3.课程实施的设计
        4.课程评价的方法
第四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验
    (一)实验方案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
        3.实验对象
        4.实验材料
        5.实验安排
    (二)实验课例介绍
        1.课例设计
        2.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三)实验效果分析
        1.前测分析
        2.后测分析
        3.前后测对比分析
        4.学生反馈分析
        5.教师反馈分析
    (四)实验结果讨论
        1.设计方面
        2.教师方面
        3.学生方面
第五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策略
    (一)目标设计策略
        1.切学生之需为中心
        2.授知识之本为重心
        3.育素养之长为初心
        4.促情感之悦为本心
    (二)内容设计策略
        1.合理整合学科,设计内容情境
        2.有效融入技术,帮促内容解决
        3.外化体现思维,提升内容效用
    (三)教学设计策略
        1.合情分析,合理预设
        2.适当点拨,适时深入
        3.注意观察,注重导向
    (四)评价设计策略
        1.及时评价促反思
        2.长期评价促发展
        3.多元评价促全面
第六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例设计研究
    (一)课例一《统计图的选择》的设计与分析
        1.课例设计
        2.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二)课例二《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3)》的设计与分析
        1.课例设计
        2.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三)课例反思评品
        1.学生反馈
        2.自我反思
        3.专家点评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1.设计方面
        2.实验方面
        3.教学方面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前测试卷
附录2 实验后测试卷
附录3 实验调查问卷
附录4 实验访谈提纲
附录5 实验教学探究活动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H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研究述评
    2.3 理论基础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工具的设计及实施
        3.2.1 内容分析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3.2.2 问卷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3.2.3 访谈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3.2.4 课堂观察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第4章 教材习题概况分析
    4.1 教材习题数量分析
    4.2 教材习题类型分析
        4.2.1 按习题形式分类统计
        4.2.2 按习题开放程度分类统计
        4.2.3 教材习题类型总特征
    4.3 教材习题功能分析
    4.4 教材习题难度分析
        4.4.1 习题背景水平
        4.4.2 习题数学认知水平
        4.4.3 习题运算水平
        4.4.4 习题推理水平
        4.4.5 习题知识综合水平
第5章 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
    5.1 问卷数据分析
        5.1.1 基本情况分析
        5.1.2 师生对教材及其习题认可度
        5.1.3 具体使用情况分析
        5.1.4 辅导资料与学案对教材习题使用的影响
        5.1.5 师生眼中教材习题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5.1.6 问卷调查结论
    5.2 访谈结果分析
    5.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5.4 研究结论
第6章 教材习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6.1.1 在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6.1.2 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6.2 改进建议
        6.2.1 给教材习题编制者的建议
        6.2.2 给教师的建议
        6.2.3 给学生的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问卷
附录2:学生问卷
附录3:教师访谈大纲
致谢

(4)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标准提倡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内容主线
        1.1.2 2019 年高考考试大纲(数学)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结构
        1.1.3 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3.2 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与逻辑推理素养
        1.3.3 提高教学有效性
        1.3.4 对教材编写提供建议
        1.3.5 对自身教育素养的培养
    1.4 研究过程与方法
        1.4.1 研究过程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结构教学
    2.2 数学教学理论
        2.2.1 数学结构教学
        2.2.2 最近发展区
        2.2.3 有意义接受学习
        2.2.4 整体性教学
        2.2.5 聚焦核心概念
    2.3 数学解题理论
        2.2.1 变式教学
        2.2.2 脚手架理论
    2.4 数列教学研究
三、结构观点下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学理论研究
    3.1 影响结构教学的因素
        3.1.1 内部因素
        3.1.2 外部因素
    3.2 形成学习思路
        3.2.1 知识的过程性:来龙去脉,发生发展
        3.2.2 思维的过程性:数学思维过程的揭示和暴露
    3.3 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3.2.1 知识的系统化
        3.2.2 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纵向加深)
        3.2.3 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横向加宽)
    3.4 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四、结构思想下的高中数学解题理论研究
    4.1 解题思路分析
        4.1.1 试题考查内容
        4.1.2 对知识常考题型的掌握
        4.1.3 解题过程分析
    4.2 题目变式研究
        4.2.1 何为变式
        4.2.2 试题变式维度
    4.3 变式教学
    4.4 注重反思总结,形成解题结构
五、高中数学结构教学策略研究
    5.1 高中数学结构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
        5.1.1 针对性原则
        5.1.2 整体性原则
        5.1.3 学生主体原则
    5.2 高中数学结构教学策略
        5.2.1 抓主线,聚核心
        5.2.2 悟本质,重过程
        5.2.3 学思想,用方法
        5.2.4 重应用,抓变式
        5.2.5 建联系,组结构
六、结构观点下高中数列教学案例研究
    6.1 数列的重要性及结构分析
        6.1.1 数列的重要性
        6.1.2 数列结构分析
        6.1.3 数列的应用
        6.1.4 数列常见解题方法分析
    6.2 高中数列教学案例
        6.2.1 等差数列
        6.2.2 等比数列
        6.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6.2.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6.3 数列试题的变式教学研究
        6.3.1 数列试题的变式
        6.3.2 数列的例题教学
七、总结与思考
    7.1 总结
    7.2 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5)统编初中历史教材问题设置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统编初中古代史问题设置的设计概况
    第一节 问题设置在教材中的分布及主要类型
    第二节 统编教材问题设置的一般特点
第二章 统编教材与原人教版问题设置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原人教版教科书问题设置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统编教材与原人教版教材问题设置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统编教材问题设置的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第一节 统编教材问题设置教师调查情况分析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统编教材问题设置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四章 统编初中中国古代史问题设置的建议
    第一节 针对教科书问题设置编写的建议
    第二节 针对教师教学的相关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6)“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二)政治习题讲评课的研究现状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二五二模式”实施前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的状况分析
    一、“二五二模式”实施前教师在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授课情况
        (一)教师在政治习题讲评课中授课情况的数据统计
        (二)部分教师在政治习题讲评课授课时出现问题的原因
    二、“二五二模式”实施前学生在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学习情况
        (一)学生在政治习题讲评课中学习情况的数据统计
        (二)部分学生在政治习题讲评课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三、“二五二模式”实施前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状况总结
第二章 破解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困境的路径——“二五二模式”
    一、“二五二模式”概述
        (一)“二五二模式”的形成过程
        (二)“二五二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二五二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四)“二五二模式”的优点及特点
    二、“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实施原则
        (一)有的放矢,提高课堂针对性
        (二)转换主体,增添课堂趣味性
        (三)及时评讲,重视习题时效性
        (四)以点带面,注重习题关联性
        (五)正面评价,调动课堂积极性
    三、“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二备”实施过程
        (二)“课堂五学”实施过程
        (三)“课后二反馈”实施过程
    四、“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实施案例
        (一)课前准备
        (二)课堂教学
        (三)课后反馈
第三章“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评估“二五二模式”实施效果的方式
        (一)访谈调查
        (二)课堂观察
        (三)成绩测试
    二、“二五二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估结果
        (一)“二五二模式”应用中取得的成效
        (二)“二五二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中应用的策略
        (一)做足课前准备,构建高效课堂
        (二)加强监督引导,提高讨论质量
        (三)重视课堂反思,累积课堂经验
        (四)巧妙设计形式,兼顾课堂内容
        (五)提高教师素养,改革创新课堂
        (六)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潜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的现状调査
    附录B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附录C 关于“二五二模式”应用问题的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基于“三教”理念下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四章 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目的
    第二节 调查对象与工具
    第三节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第四节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五节 调查研究主要结论
第五章 教学策略研究
    第一节 基于实验前期数据整理分析的调查发现
    第二节 基于调查发现的数学教育和素养培育的分析
    第三节 基于调查发现和理论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 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教学实验设计
    第二节 教学实验过程准备
    第三节 实验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第四节教学案例对比分析1
    第五节教学案例对比分析2
    第六节教学案例对比分析3
    第七节 教学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四节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基本初等函数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卷(1)
    附录三 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卷(2)
    附录四 数学素养水平划分表
    附录五 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卷评分细则
    附录六 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卷参考答案
    附录七 实验班“基本初等函数”教学设计
    附录八 对照班“基本初等函数”教学设计
    附录九 师生课后访谈提纲
致谢

(8)“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 教材内容以理论和描述性内容为主, 实践案例少
    (三) 考核成绩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四) 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五) 任课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一) 改进教学方法, 使传统教学和新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增加实践案例
    (三) 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注重体现学生的能力
    (四)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培养

(9)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聊城市外国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发散思维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第一节 发散思维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发散思维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现状及调查研究
    第一节 学生调查
    第二节 教师访谈
第五章 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以及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节 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第二节 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式
    第三节 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
        1.1.2 新高考改革对化学的影响
        1.1.3 高中化学学科特点
        1.1.4 高中化学学习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问卷法
        1.4.3 访谈法与观察法
        1.4.4 数据分析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思维导图概述
        2.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2 化学思维导图的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思维导图在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3.1 研究对象的确立及学情分析
        3.1.1 研究对象的确立
        3.1.2 思维导图学情调查
    3.2 思维导图的绘制
    3.3 思维导图在化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3.3.1 课前预习使用思维导图
        3.3.2 课堂笔记使用思维导图
        3.3.3 课后复习使用思维导图
        3.3.4 考前整理使用思维导图
        3.3.5 考后分析使用思维导图
4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授课中的应用研究
    4.1 应用于教学设计
    4.2 应用于板书设计
    4.3 应用于考前复习课
    4.4 应用于试卷讲评课
    4.5 在化学分类观授课中的隐形体现
5 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分析
    5.1 学生前测成绩分析
    5.2 学生后测成绩分析
        5.2.1 基础知识选择题
        5.2.2 知识迁移类大题
        5.2.3 限时训练综合题
    5.3 学生访谈与课堂观察
        5.3.1 个人访谈结果
        5.3.2 课堂观察情况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
    6.3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前测调查问卷
    附录2 实验班(5班)和对照班(6班)学生前测成绩
    附录3 实验班(5班)和对照班(6班)实验后测成绩
    附录4 个人访谈提纲
致谢

四、挖掘课本习题潜能 强化发散探究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 刘欣.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D]. 林玉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H市为例[D]. 蔡佳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列教学研究[D]. 谯可.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5]统编初中历史教材问题设置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D]. 张一璠.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二五二模式”在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实践分析[D]. 任会娟. 河南大学, 2019(01)
  • [7]基于“三教”理念下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D]. 杨小煊.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8]“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 张鹏,李亚非,周振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12)
  • [9]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聊城市外国语学校为例[D]. 张诚. 聊城大学, 2019(01)
  • [10]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佳阳.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挖掘课本习题潜力,增强发散探究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